失智症是什麼
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,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顛、老頑固,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,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,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,應該要接受治療。失智症(Dementia)不是單一項疾病,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(症候群),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,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,包括有語言能力、空間感、計算力、判斷力、抽象思考能力、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,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、個性改變、妄想或幻覺等症狀,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。
失智症與正常老化的差別
老化:可能突然忘記某事 ,但事後會想起來 若做記憶測試,可能會無法完全記住測試中的物
失智:對於自己說過的話 、做過的事 ,完全忘記 無法記住記憶測試 中的物品 ,甚至完全忘記自己做過測試
失智症之病程
1 初 期:認 知 功 能 輕 度 障 礙 ,日 常 生 活 尚 可 自 理 ,外 觀 無 異 狀 。
2 中 期:認 知 功 能 中 度 障 礙 ,出 現 明 顯 精 神 行 為 症 狀 ,日 常 生 活 需 要 協 助 。
3 晚 期:認 知 功 能 嚴 重 障 礙 ,需 完 全 仰 賴 他 人照 顧 ,外 觀 顯 呆 滯 。
失智症的類型
- 退化性:包括阿茲海默症、額顳葉型失智症、路易體失智症、巴金森氏症的失智症及亨丁頓氏病的失智症等,都屬於退化性失智症。罹患這些疾病的病人腦部都有異常蛋白長期沉積而引發病變。失智症又以阿茲海默症為最大宗,約佔6成以上。
- 血管性:包括中風後血管性失智症及小血管性失智症,約佔2成。一方面可能是大血管破裂或梗塞引發中風,突然失智;也可能是細小血管長期慢性梗塞,導致失智症。
- 可逆性:少數失智症是屬於可逆性,其他疾病治療或控制好,就有機會逆轉失智症。例如藥物、憂鬱症、低血糖、甲狀腺功能低下、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、神經性梅毒、愛滋病、水腦、腦傷或酒精性腦病變等。
失智症的預防
隨著失智症研究不斷的進展,我們也越來越瞭解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因子。民眾應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(趨吉),同時減少危險因子(避凶),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,甚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。
一、增加大腦保護因子
1.多動腦: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,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。民衆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,以增強腦細胞間有效的神經鍵結。
2.多運動: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,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。
3.均衡飲食:每日進食攝取量可參考:水果類2個、油脂類1.5-3湯匙、蔬菜類3-4種、奶類1-2杯、蛋豆魚肉類3-4份,以維持營養之均衡。同時目前不建議長時間、高劑量從飲食以外的來源進行補充維生素或深海魚油,以免過量而造成副作用。
4.多社會互動: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。
5維持健康體重:中年時期肥胖者(BMI≥30),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,過重者(BMI介於25到30之間)升高2倍。老年過瘦(BMI<18)失智風險亦提高。
二、遠離危險因子
1.預防三高(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高血糖):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血管疾病、腦中風都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。許多研究顯示糖尿病會造成記憶或認知的衰退。
2.避免頭部外傷:嚴重頭部外傷是阿茲海默症危險因子之一,腦部曾經受到重創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。
3.不抽菸: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,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,而戒菸可降低風險。
4.遠離憂鬱: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,研究顯示其相對風險值約為無憂鬱病史者之2倍。
參考資料:
1. 台灣失智症協會
2.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3. https://www.mohw.gov.tw/dI-27189-8993c3ad-0f47-45e0-a602-6a4362faae9a.html
4. 失智症診療手冊 – 衛生福利部
5. 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84085
6. https://www.hpa.gov.tw/File/Attach/6984/File_6328.pdf